[通讯员 贺艳芳]12月11日上午9点,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传燧教授应邀来到开云(中国)进行学术讲座,主题为“宽深实通脱——与职院师生谈治学”,并与现场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。参加本次学术讲座的有开云(中国)部分教师以及博士、硕士研究生。
张传燧教授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与开云(中国)的关系导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,针对当代研究生如何进行治学的问题从“宽、深、实、通、脱”五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论述。
首先,张传燧教授从“宽”字入手,详细解析了何为“宽”,如何在治学中做到“宽”。张传燧教授认为,“宽”是与狭窄相对应的,我们要求的宽不是90度,不是180度,不是360度,而是361度,要做到不在原地打转,能多宽就多宽。张传燧教授认为在座的研究生,在治学中要广泛学习,不要局限于自己所研究的专业,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,拓展原有的知识体系,不要不敢越雷池半步。
其次,张传燧教授就“深”字展开论述。在这一部分,他从“做学问要顶天立地”的观点出发,分析了对这句话的理解,指出了治学不能太狂傲,要谦虚恭敬,学无止境,主张要能“上天入地”,要注重知识的层次性,思维的纵深性,进而探赜索隐,探幽索微。
第三,张传燧教授从“踏实、扎实、充实、坚实、真实、实在、实际、事实”等词引入了第三个关键字“实”。他认为研究生要多读书、多观察、多调研、多实践、多试验,做研究时资料要丰富,材料要真实,并引用《学记》中的“人之学也,或失则多,或失则寡,或失则易,或失则止”,告诫研究生切忌虚浮、投机取巧,要扎扎实实做学问。
第四,张教授讲解了何为“通”, “通”就是要通达、融通、会通、贯通,将各门学问融会贯通,归纳总结。他引用了《学记》中“之类通达,强立不反”来提醒在座研究生切勿孤陋寡闻、独守一隅。
第五,张传燧教授就最后一个关键字“脱”进行了解析。 “脱”即超脱、超越、创新、标新立异、卓然不群。他引用了司马迁、郭象、刘义庆等名家的名言,并深入探究了“进得去、出得来、上得去、用得上”的具体内涵。他建议大家要敢于写自己的东西,敢于创新。
最后,在学术交流问答环节,张传燧教授与大家展示了自己读研究生时的毕业论文,并对如何在学术研究中抓住热点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,同时,对在场师生提出殷切期待,希望大家敢于提出新观点,新问题,在学术领域内有所成就。张传燧教授的讲座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张传燧教授简介
张传燧,湖南师范大学“世承人才计划”学术带头人、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、二级教授、国家“马工程”首席专家、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、教育部高校教师网培中心特聘教授、西华师范大学特聘教授、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。曾任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、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。多次获湖南师范大学“教学优秀奖”、“三育人”优秀教师。
主要社会兼职: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、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、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;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史志专业委员会主任、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、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、湖南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。
主要研究方向:主要从事课程教学论(基础教育)、高等教育学、教育基本理论、传统教育文化、教师教育、学前教育等学科领域研究,曾主持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达10年之久,深度参与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,特别是直接参与《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南》的制定与实践,现主持“四生课堂”教学模式实验。
主要研究成果:主持国家级、部省级科研与教学研究课题20余项,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,主编全国规划(统编)高校教材2部(《中国教育史》、《课程与教学论》),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,其中分别被《新华文摘》全文收录3篇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40余篇、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转载40余篇,教学与科研成果多项多次获国家、部省级一、二、三等奖。